进入警察总部大楼LG2层的展览空间,高挑开阔的复式场地内并未摆放作品,墙面上的三个大圆拱窗,被艺术家转化为播放动画的液晶屏幕,强烈的色彩和律动,向空间持续输出能量,成为空间的绝对焦点。这一作品名为《过去.现在.未來.流血.流泪.流浪》,带有显著的江记个人风格,有些悲伤、沉重,但动漫的形式尤其吸引幼童和少年观众,山石造型的沙发上,他们或坐或躺,大多看完整部作品方才离开。
在上海和更多城市,近年来城市里的公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公众做为城市公园发展的见证者和使用者,有许多切身的感悟与记忆,媒体也应承担起观察和思考的责任。
接咖啡、拿苹果、摊煎饼……人形机器人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备受关注。同一时期,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(首席执行官)、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在大会上接受了新京报贝壳财经专访,并表示不看好双足机器人。他认为,这类机器人“可以研发”,但三五年之内不可能真正实现商业落地。“稳定性、成本都是它落地的核心问题。”
“机器人的形态不一定要像人。”傅盛说。在他设想中,未来机器人的主流形态是:一个轮子、一个臂,再加上交互语音和屏幕。
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、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 图/企业供图
机器人行业缺少真正做得足够好的某一个场景
贝壳财经:在你看来,AI(人工智能)大模型该如何赋能机器人,最有可能赋能和提升它哪些技能?
傅盛:大模型是基于语言学习后对世界产生理解,并有自己逻辑和推理能力的一个模块。它对机器人的一个很大赋能就是它能成为大脑,以前的机器人本质上没有大脑,更多是个自动化机器。首先,大模型会提高机器人自主决策的能力。机器人有了大脑后,并且大脑的知识水平还不错,就使得各种能力提升很大,例如讲解交互、任务处理。长远来看,机器人真正参与一些劳动,例如把机械臂加到机器人身上,让它帮你端杯水,这些应该很快就能产品化。
贝壳财经: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,有的机器人可以做到帮人拿咖啡、冲咖啡,可以摊煎饼,陪大家下棋、写毛笔字等等。这些机器人未来真正有价值的场景在哪里?
傅盛:今天能看到的很多机器人动作,都不是智能化,是预写好的代码。如果真正能从预制化变成智能化,能做到不错的成本,都是很大的场景。我不担心机器人的场景到底是哪些,这个行业根本就不缺所谓的场景,而是缺少真正做得足够好的某一个场景。这些机器人真的像人一样搞煎饼摊,无论什么意外都能面对,在今天还是挺难的。
贝壳财经: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几乎没有大型机器人的身影,更多是中大型和一些小型机器人,还有工业应用场景的机器人,你觉得这是一个机器人的整体进步吗?
傅盛:可能因为国外参展比较少,大型的、能举大东西的机器人,主要还是日本发那科那样的公司在做。实际上,在大语言模型AI出现前,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是高运载、高精密度,做人做不到的。但新出来的方向是让它变得智能化,真的能在一些场景下做到人的水平,或者比人做得还要好。
以前行业内觉得很难的任务,今天有机会做到了,但也不能过分夸大。双足机器人进车间生产这事在很长时间里都不会实现,这里面的复杂度非常高。机器人行业有个什么问题?就是大家都觉得我要做出一个超级王炸产品,出来就跟人一样,什么事都能干,然后千家万户就都有了,不会是这样的。很多产品都是一点点从某一个场景做得不错,然后慢慢生长出来。行业从来没有出现过超级王炸,成本、复杂度都很难做到。
贝壳财经:所以你不是特别看好人形机器人,对吗?
傅盛:我不看好双足机器人,看好在机器人上加机械臂去做一些工作。很长时间内,双足机器人的稳定性、成本,都是它落地的核心问题。不是不看好双足机器人的研发,这个方向可以研发,但三五年之内不可能真正实现商业落地。
机器人形态不一定要像人,成本要足够低
贝壳财经: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上,乔红院士代表主办方发布了《人形机器人十大趋势展望》,其中提到人形机器人的道德伦理与安全性。在人形机器人的道德伦理与安全方面,如何让它在服务人类的时候不越界?
傅盛:当具备自主决策力时,所有机器人都有这个问题。核心还是管理和立法要跟上。机器人是工具,即便加了大语言模型,对世界有一定理解,它也不会产生意识。但工具强大以后谁用它、怎么用就是个问题。我赞成加强监管、立法、管理措施,让它像现在大语言模型一样需要通过网信办算法加产品双备案。
贝壳财经:在老龄化趋势下,一些机器人主打陪伴老年人。之前一位院士曾表示,希望语言模型赋能在扫地机器人上,或有陪伴功能。你怎么看待老龄化对机器人的需求?
傅盛: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。陪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场景,以前的陪伴之所以做不好,是因为技术没有到这个level(水平),没有出现Chat GPT这样的产品,那时候的陪伴说几句新鲜感就没了。老人的确需要更多关爱,实际上老人是最孤独的。
贝壳财经:请概述未来机器人整体发展趋势。
傅盛:当初我设想过机器人会从工厂走向服务行业,最后走进千家万户。大语言模型出来后,机器人已经到了爆发前夜。机器人的形态,并不一定要像人。它真正能够帮助你完成某一项工作就可以,而且成本要足够低。它不是通过像人来实现它的功能,而是应该更好地实现它的功能,这样就能满足我们的各种需求。我认为未来机器人的一个主流形式是:一个轮子加一个臂,再加一个很好的交互语音和屏幕。
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韦英姿
编辑 韦博雅
校对 赵琳网络证劵杠杆网站
机器人模型贝壳财经傅盛猎户星空发布于:北京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