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蔡崇达:我的写作观是在广州形成的,时长共55秒)
蔡崇达:我的写作观是在广州形成的
8月18日下午,作家蔡崇达带着他的“金色故乡三部曲”来到了南国书香节,并且参与广州·泉州双城共读活动启动仪式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出生于泉州,成长于广州,蔡崇达带着双城“基因”,和读者分享了他的写作观的形成和他的“心灵故乡”。蔡崇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广州,在他的老师周可看来,广州就是蔡崇达的第二故乡,而“金色故乡三部曲”(以下简称“三部曲”)正是他在广州吸取了养分后结出的果实。
蔡崇达在南国书香节现场。
故乡是地理上的,更是心灵的
“对我来说,我的写作观就是这个地方(广州)给我的。我本身也应该要回到这片土地,成为广州的一分子。我也希望这块土地能不断长出新的、丰硕的果实,这才是我这个曾经受到广州恩惠的人应该做的事情。”蔡崇达带着回报的心态来到广州,希望与读者分享他的创作历程,为更多热爱写作和读书的人带来启发,并继续肥沃广州这片文学的热土。
正因如此,蔡崇达认为自己在广州的分享会有其特殊意义——取之于广州,回报于广州,让自身连同作品一起,成为广州的一部分。
蔡崇达出生于福建泉州的一个小镇,他的三部曲正是以故乡为核心,展开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。回顾这三部作品,蔡崇达说,其实创作《皮囊》时他处于一个“应激”状态,他当时书写了一个告别家乡但又永远无法抵达远方的人。“那个时候我是在向文学求助,我通过书写回到自己的来处。只有我们知道根部,才有机会和能力再一次充电,去长出新的枝芽。”在《皮囊》之后,蔡崇达有了意识,要去寻找自己的“故乡”,不一定是地理上的故乡,更是心灵的故乡。
三部曲的最后一部《草民》出版已经2个月了,蔡崇达也回看了不少读者给他的评论,他的内心充满了感动。“我在很多地方总会碰到一些读者,他们会对我说‘黑狗达你好,我是许安康’或者‘我是蔡耀庭,感谢你让我知道,我们都在一起’。”
而这正是蔡崇达创作《草民》的出发点,可能大家会在生活中遇到困难,但实际上所有人的根部就像草一样,相互连接,相互纠缠,相互构成又相互支撑。
文学是无用之书,但又是最有用之书
蔡崇达在创作三部曲的时候,参照了很多故乡的人和事,这些人物在故事里互相陪伴着,互相支撑,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构建出的精神秩序成为了三部曲的主线,也是蔡崇达创作的主要目的。
蔡崇达在南国书香节现场。
“其实文学就是让你找到内心的支撑点,是曾经让你舒适,能够给你提供支撑和力量的地方。”蔡崇达如是说。
“其实文学是无用之书,但你最后会发现,文学是最有用之书。”蔡崇达说,很多时候大家觉得无力是因为孤单,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我们的内心并不孤独,因为文学将大家联结在一起。“如果翻开哪一本书触动了你,读下去就会发现有灵魂在陪伴着你,你自然会知道文学的意义和作用了。”
在结束了故乡的故事后,蔡崇达也开始启动自己的新计划,那就是去往新的远方,陪伴大家去寻找更多美好的可能性。
【采写】南方+记者 王芳
【摄影】南方+记者 仇敏业
【剪辑】南方+记者 徐昊股票如何杠杆操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