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朝大业末年股票配资哪家好,因隋炀帝暴政,导致民不聊生,天下纷乱,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。
当时隋炀帝统治集团面临两方面的政治压力,一方面是农民军遍地而起,另一方面是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,特别是重臣杨素、杨玄感等起兵造反。
隋炀帝除了派重兵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外,把相当大的精力放在了防范大臣们的“窝里反”。他对一些大臣的猜疑也与日俱增,其中就包括李渊。
当时就流传着这样的一条谶语:“杨氏将灭,李氏将兴”。这句话传到了隋炀帝耳中,令他惶恐不安。
当时,有一位叫安伽陀的方士是隋炀帝身边较为信任的人。安伽陀曾经劝说隋炀帝,干脆杀尽天下姓李的人。隋炀帝大概觉得,这样杀戮,执行起来,工程过于浩大,遍地血腥只会引起天下更大的动乱,而且也难以完成。
他没有完全听取安伽陀的建言,但是,却对李姓名门望族戒备重重。为消除隐患,在毫无预警和实有罪名的情况下,他派人斩杀了右骁卫大将军、邸国公李浑宗族32人。这引起天下李姓人心惶惶。
展开剩余71%很快,李渊的名字就在隋炀帝的脑海里闪现。隋炀帝对李渊更是不放心。
为了试探李渊,隋炀帝有一次专门召见李渊。哪知李渊却预感到大事不妙,竟称病未出。隋炀帝为此大为恼火。
当时,有一个姓王的外甥在后宫供事。隋炀帝召见他,追问:“你舅舅为何迟迟不来?”外甥答曰:“我舅正生大病。”隋炀帝怒道:“是不是就要死了?”
这事很快传到李渊耳中,李渊大为不安。他预感到将有大祸临头。为逃避皇上的惩罚,李渊整天纵酒无度,装疯卖傻,并差人对皇帝身边的人行贿,以造成其精神失常的假象。
皇帝派来查询的人一走,李渊便在内室开始酝酿起兵反隋的蓝图。但他认为,目前时机还不成熟。他要避免像有的农民起义军一样,刚刚露头,就遭到了镇压。他甚至拒绝了身边的副将、妻兄窦抗等人劝他起兵的建议。
隋炀帝虽然对李渊极度猜疑,但他也是在用人的时候。他要出兵高丽,并且要镇压各地的起义军和造反者,他不能不继续重用李渊。大业十三年(617年),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。
其实,名曰重用,实则是安抚他。隋炀帝希望此举,在举国关键的时候,李渊能够安稳一些,不要随风而起,并能助他一臂之力。
李渊不露声色,暗地里却在积极筹备反隋大事。身为太原留守,受朝廷委派掌握着一方军政大权,李渊要造反确实有许多便利之处。李渊秘密布置将领,随时准备起兵,但是他又感于自身兵力不足,便以农民军威胁京城之名,公开集结兵马,又派李世民、刘文静、长孙顺德、刘弘基等人四处招兵买马。不到十几天,他的军力竟然扩充了近万人。
为巩固太原这块根据地,李渊积极营造外围和平空间,避免四处受敌。他北面与突厥交好,南面镇压针对自己(太原留守)的历山飞起义军。
李渊尽管做得巧妙,但还是走漏了风声,这引起隋炀帝的怀疑和震怒。正在这时候,隋将高君雅和王仁恭针对突厥的战争遭到了失败。隋炀帝要对李渊和王仁恭问罪。这就是李渊最后起兵的民导火线。
正所谓“反亦死,不反亦死。”李渊觉得时机已到。因为这时,他已看出,隋朝政治大厦摇摇欲坠,各地烽火正值燎原之势,自己身边和手下,猛将云集(包括自己的儿子),反抗朝廷的士气旺盛,于是,李渊撕下自己着力遮掩的面纱,振臂高呼:直捣黄龙,推翻隋朝!
李渊审时度势,反隋恰逢其时,他就像是数学学得好,知道对自己有利的最大公约数,所以在其他各路义军和大臣造反都成不了大事的情况下,高举反隋大旗,挥师猛进,从而摧枯拉朽,一举推翻隋朝,干净利索建立起大唐。
@头条历史
@今日头条文化频道
@头条读书会
#媒体人周刊#
#合肥头条#股票配资哪家好
发布于:天津市